應對私人銀行業“人才荒” 香港推出“學徒計劃”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援引外媒報道,渣打銀行計劃提高私人銀行投資客戶的資產門檻,由200萬美元提高至500萬美元。同時,渣打旗下的私人銀行將重點挖掘超高凈值客戶,即資產達3000萬美元或以上的個人或家族客戶。
目前渣打尚未對上述消息作出回應,不過該行發言人公開確認,旗下私人銀行部門約有11名駐香港的員工將離職,其中包括一名董事總經理。
此前,去年4月,摩根大通私人銀行部門曾進行過類似業務調整,將客戶開戶門檻由500萬美元增至1000萬美元,并且在香港和新加坡辦公室裁減了約30名員工。
另外,澳新銀行、巴克萊、法國興業銀行陸續將亞洲私人銀行業務出售給一些亞洲當地的競爭者,包括星展銀行、華僑銀行等。
這些舉措凸顯了當下亞洲私人銀行所面臨的困境,激烈競爭導致利潤增長乏力,而人員、監管開支卻節節攀升。
“盡管一些銀行選擇退出亞洲市場,也有一些新的銀行加入。事實上,每次有亞洲私人銀行業務出售,都會看到很多有興趣的買家,未來會有更多的行業整合。”瑞銀財富管理大中華區主管及香港首席執行官、香港私人財富管理公會主席盧彩云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
運營成本平均占比達75%
同時,盧彩云透露,瑞銀私銀客戶入場門檻仍維持在200萬美元,截至去年底,該行香港私人銀行前線客戶經理有3300人。據亞洲私人銀行家雜志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該行在亞洲的私人銀行資產管理規模超過2600億美元。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在去年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資產規模對亞太地區私人銀行的盈利至關重要,并稱區內的私人銀行必須具有200億美元以上的資產管理規模才能實現盈利,而一些中小銀行將舉步維艱,甚至最終黯然退出。
上述報告指出,目前整個亞太區私人銀行業的利潤水平已由數年前高峰時期的90-100個基點(即資產管理規模的0.9%到1%)跌至60-70個基點水平(即資產管理規模的0.6%到0.7%)。截至2014年,亞太區私人銀行的運營成本占收入水平約為75%,一些規模較大的私人銀行的成本收入比僅為60%,相比之下,一些中小型的私人銀行卻高達80%-90%。
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的研究,亞太區私人銀行的稅前利潤是資產管理規模的0.21%,低于歐洲市場0.25%至0.26%的水平。
“學徒計劃”
隨著近年來亞洲新富階層的迅速崛起,亞洲已成為各大私人銀行的“必爭之地”。以香港市場為例,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總裁朱立翹透露,截至今年4月底,香港共有45家私人銀行,相比2009年初的26家多出19家。同時,人才爭奪戰亦越發激烈。香港金融發展局的研究報告指出,香港私人銀行面對嚴重的“人才荒”,尤其是前臺和中臺部門,目前的從業員人數分別為4500、2700人。
“私人銀行業的人才搶奪戰時有發生,目前前線、監管合規等部門的人才缺口比較嚴重。因此,我們可以希望借鑒德國、瑞士等地私人銀行‘學徒計劃’的經驗,在大學生中培養一些有志于投身私銀業的人才。”盧彩云表示,為此,香港金管局及私人財富管理公會將合作推出私人財富管理先導人才培訓計劃,計劃面對香港本地八家大學院校的全日制課程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