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智能制造 加快轉型升級 ②
□本報記者 蔣 恒
“智能生產,就是采用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等先進技術及智能裝備進行企業生產制造,實現智能化生產制造和流程。”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接受采訪時說。近年來,我市工業企業在智能生產方面取得了大踏步前進,特別是近3年來,全市工業企業完成技改投資936億元,企業的裝備水平大幅度提高,全市規模以上企業中采用國際先進數控設備開展智能生產的企業占40%左右。
日前,記者走進東熙汽車配件(張家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熙汽配),在成型車間,只見機器人手臂前后揮舞,將原材料送進沖床沖壓成型,焊接生產線上,操作機器人按照程序有條不紊地鉆孔、焊接。“目前,包括涂裝、組裝、清洗等生產系統均采用了全自動化的生產設備,自動化率超過96%。”東熙汽配海外營業部主管秦小祥說,東熙汽配生產線應用各種類型機器人達到300多臺,高度自動化生產線甚至只需要1~2人操作控制。
東熙汽配主要生產前后橋總成、油箱總成、踏板總成、專用高強度緊固件等汽車零部件,為東風悅達起亞、北京現代、上海通用等汽車生產企業配套。“我們公司全部從業人員共500人,2014年公司完成銷售收入13.8億元,入庫稅收7842萬元,人均銷售和稅收分別達到276萬元、16萬元左右。”東熙汽配財務經理王芳表示,今年1到4月份企業銷售達到4.42億元,預計全年將達到14億元。
蘇州市康力骨科器械有限公司近幾年引進日本西鐵城、美國哈斯數控加工中心等先進系統后,通過軟件編程實現了材料裝卸、刀具選取等全自動上傳加工,所有材料都通過計算機入賬、登記、發放,實現消耗品從有到無,從無到有的全程追溯及使用率、消耗率等自動統計。“這套系統與公司生產平臺、設計研發平臺、銷售平臺及售后平臺等實現一體化,將倉庫、市場信息關聯,實現產品的生產可控及售前售后可控、可追溯。”該公司生產總監曹剛說,今年下半年,公司還將引進智能機器人來代替部分人工操作。
機械行業通過應用先進加工中心、機器人等智能生產設備,全面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精度,而我市紡織行業近年來通過技術改造、引進國外高端自動化設備、減低人工成本,大大提高了產品質量。
過去,紡織業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的代名詞。但是,在華芳集團金田紡織六車間內,機器轉得正歡的偌大車間,居然見不到幾個工人。“目前,我們已著手對六車間進行智能化改造,通過系統集成,實現人、設備與產品的實時聯通與有效溝通,構建高效的智能制造模式,打造‘智慧車間’。”金田紡織總經理侯仁生說。華芳金田紡織通過引進進口精梳機、自絡筒等設備,對8條生產線進行技術改造,每條線減少工人28人,年節省用工成本900多萬元。
通過提升裝備檔次、調整品種結構、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能等手段,4年來,華芳集團不僅保持了生產穩定、產銷平衡,更實現了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的大提升。至2014年底,全集團共有員工15078人,在規模產能和產出總量基本持平的情況下,相比2010年底時減少了34%,比高峰時的2006年更減少了57.4%。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增速換擋、轉型陣痛和前期政策消化的疊加期,在這樣的形勢下,紡織行業和廣大企業要正確認識產業新常態,積極應對競爭新格局,及時把握發展新機遇,運用創新型新思維,推進紡織制造向高端化、低碳化轉型。”市紡織行業協會秘書長龐榮祥說,引進國外一流先進設備、淘汰落后產能、減少用工人數和勞務成本等,實現智能生產,已成為紡織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
在機械、紡織行業大力推行智能生產的同時,作為我市另一大支柱產業冶金行業,近幾年通過生產過程智能化控制,采用IT技術、信息化手段,將生產制造過程中的工藝裝備或設備與信息化管理系統無縫連接,組成整個智能化生產制造系統,實現生產過程管控,獲得高效、優質的制造能力,改善安全生產環節,降低工人勞動強度。
“李克強總理‘互聯網+’概念的提出,對鋼鐵企業從傳統制造業向現代‘智造’業轉變提供了方向。”沙鋼集團黨委書記、常務副總裁沈彬說。兩化融合和“工業4.0”也都是鋼鐵企業將工業互聯網與自身進行有機結合的具體表現,實現工業“互聯網+”就是將移動互聯應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實現有機結合,加快促進傳統制造業向現代“智造”業華麗轉身,包括沙鋼在內的鋼鐵企業都要把握好這一機遇。據沈彬介紹,沙鋼早在前年就已經和國內一家專門做工業機器人的公司合作,有望通過3~5年努力,對1000~1500個崗位用工業機器人進行替代,在提升勞動效率的同時,降低用工成本。
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將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深度融合為手段,搶抓“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機遇,圍繞“810工程”十大制造業基地,提升企業設計、生產、制造、管理、服務環節智能化水平,加快工業機器人等先進制造技術在生產過程中的應用,“我們將重點在機械、紡織行業進行突破,培育一批智能裝備(產品)、智能生產和智慧工廠,提升我市重點骨干企業的生產制造能力和綜合競爭能力,加快工業經濟轉型升級步伐。”